枪支后坐力是影响射击精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。选择后坐力较小的枪械能显著提升战斗稳定性,尤其适合新手或偏好中远距离作战的玩家。5.56毫米口径步枪普遍后坐力较低,例如M416、SCAR-L和G36C。其中M416在满配状态下(配备战术枪托、垂直握把和枪口补偿器)后坐力控制最为优秀,其垂直和水平后坐力消退速度较快,适合全自动扫射与点射结合的使用场景。SCAR-L虽然后坐力略高于M416,但裸枪稳定性较好,对配件依赖较低。G36C作为雪地地图专属武器,后坐力与M416接近,但射速稍慢,适合中距离压制。
冲锋枪类武器后坐力整体较低,但有效射程较短,适合近战。UMP9在多次版本更新中后坐力被优化,垂直后坐力降低25%,配合直角前握把能进一步减少水平晃动。Vector虽然射速极快,但扩容后弹匣容量提升至33发,配合枪口补偿器可有效抑制枪口上跳。需冲锋枪伤害衰减明显,超过50米后作战效率大幅下降。空投武器P90作为新加入的冲锋枪,自带配件且后坐力极低,但子弹获取难度较高,需根据战局权衡取舍。

狙击枪中,Mini14是后坐力最小的连狙,射速快且弹道下坠小,适合快速连续射击。尽管单发伤害低于SKS或SLR,但稳定性使其成为中远距离骚扰和补伤的理想选择。栓狙方面,AWM虽是空投武器,但后坐力与普通栓狙相当,需注意其专属弹药限制。非空投栓狙中,M24后坐力略低于Kar98k,但两者均需依赖爆头一击必杀的特性,后坐力影响相对较小。

枪口补偿器能大幅减少垂直和水平后坐力,是多数步枪和冲锋枪的首选。握把方面,垂直握把专注于降低垂直后坐力,适合压枪能力较弱的玩家;直角握把则减少水平后坐力,适合扫射。半截式握把作为折中选择,兼顾开镜速度与后坐力控制。战术枪托对M416后坐力消退有显著改善,应优先装配。调整游戏内垂直灵敏度(建议0.9-1.2范围)可辅助压枪操作,但需通过训练场反复测试以适应手感。
实战中,姿势与射击节奏同样影响后坐力表现。蹲姿和趴姿能分别降低10%和20%的后坐力,尤其在机枪类武器(如DP-28)上效果显著。全自动射击时,建议前10发子弹集中压制,后续通过短暂停火或切换单点模式重置后坐力积累。对于中远距离目标,优先采用3-5发点射而非扫射,以避免弹道扩散。训练场中针对不同距离的靶位练习,是掌握后坐力控制最有效的方法。

版本更新可能调整武器数值,例如M762曾因后坐力降低和射速提升成为热门选择,而M416在部分版本中遭受伤害与后坐力双重削弱。建议定期查阅官方更新日志或社区测试数据,及时调整武器偏好与配件搭配。通过结合枪械特性、配件优化与操作习惯,即使后坐力较大的武器也能在实战中发挥稳定作用。
